体验厦门地铁,遇上厦门之美
10月6-11日,厦门地铁1号线开通体验试运行。我选择了10月10日这个双十日来乘坐期待许久的厦门第一条地铁,因其是一条海景地铁,既深入地下,又驶出陆地,还横跨大海,听说坐1号线除了能够第一时间体验新的交通方式,还能揽收沿途美景。所以,下班后我骑上共享单车飞快驶向出发站“莲坂站”,准备下班回家的全程体验。
走到国贸大厦,眼前就是一个红砖燕尾脊顶盖的建筑物“莲坂地铁口”,正如媒体报道,厦门地铁口设计采用色彩鲜明、辨识性强的燕尾模式,体现了厦门城市风貌、地域特色、人文艺术特征和历史文化感。我按照指示进入地铁车站负一层,这层是站厅层,站厅层区域的天花板是根据闽南古厝“人字梁”设计的造型,这个造型很好地将空间抬升,给乘客舒适感。经过安检及扫二维码进站后按指示继续下行到负二层的站台层。站台层区域的天花板是根据“镂”设计的,据说这也是从闽南古厝元素提炼的,既显眼又具有地域风情。墙面是砖红色搭配上浅米色的彩釉玻璃,营造出素雅、明快的色彩环境。当然,还有更靓的风情,站台上恭候着一个个身着空姐服装的美女站务员,她们会耐心给你解答问题,还能与你拍照合影哟。
站台层设有电子屏,显示列车开往方向、列车到达时间。地面上有箭头标识指示排队候车,安全屏蔽门上采用黄色警示线。各车门上方都有站点信息板,站点显示红色表示已过站,显示绿色表示前方即将到站。这些详尽细致的乘车指引标识让人感觉温暖和便利。一会儿,开往岩内的列车来了,走进地铁车厢,一切都是整洁有序。还算运气不错,乘客不算太多,又正好赶上这列“十九大”主题专车(体验式运行期间,厦门地铁特别准备了“金砖”、“十九大”、“中秋”、“鼓浪屿”4种主题车厢)。车内装饰彰显大方,车厢内360度陈设布置了红色喜庆味的图案,地面沿列车方向描绘了一条红地毯,天花上布设了与地面相呼应的璀璨明亮的礼堂顶灯图案。沿着车厢前行,仿佛像是朝着那个神圣般的北京人民大会堂迈入。不得不佩服厦门地铁公司把这个主题十分恰当地融入了喜迎党的十九大氛围。难怪听到旁人说,这次的地铁体验是多方位的,不仅仅体验各种出行方便,还可以在地铁内寻找到具有厦门特区本地特色的文化和魅力。这也算得上是厦门的另一番美丽吧。
“爸爸!爸爸!”不远处夹杂着人群中传来一个男孩的兴奋声音,可能是哪个小孩被新鲜地铁乐个不停吧。突然间,小孩跑过来一把抱住我,我惊讶一看,哎哟,是我儿子哩!“你们不是比我早半小时坐地铁出发了吗?”我迷惑地望着儿子问道。“是呀!我们在寻找主题车呢,中途下车返回,已经坐过‘金砖’、‘鼓浪屿’主题车了,好漂亮啊!”原来,他们在寻找厦门之美,想把各个主题都见识一遍。刚好我们在这列地铁巧遇,哈哈。
没一会儿,车厢外突然有几道光线射入,车厢内逐渐明亮起来。“哇!”人群中开始出现唏嘘声。原来,地铁经过高崎后开始探出地面,跨上了2公里长的高集海堤。很快,列车两侧映入蔚蓝的大海,碧玉的海水卷起一迭迭的小浪;近岸处荡漾着几艘小鱼舟;乘客还可以近眺厦门大桥、杏林大桥、动车飞跑;还有不远处的一片百尺高楼;各种景色一一入眼,风景美不胜收。乘客们纷纷举起了手机朝窗外寻觅着自己的触觉。我朝着家里方向望去,傍晚的夕阳射出绚彩的光芒,正从杏林大桥桥墩间扑向大海怀抱,映出一道金灿的扇形光环,我也不约而同拿起手机,拍下这一幕天然美景……地铁继续向前飞驰,驶入集杏海堤,没错,我看到我的家了。本想多留恋会窗外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可是地铁又开始重新钻入地下,一会儿就缓缓停在了下一站“园博苑站”,我依依不舍地走出了车厢,看了下手表,地铁行驶时间正好20分钟。
完成一遍厦门地铁1号线体验,留下的是满满的回忆。不仅方便出行,缓解交通拥堵,见证城市发展的缩影,又能让乘客遇见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难怪许许多多体验的人都忍不住感慨:厦门地铁真美!
(文/安全管理部 黄贤怀)